各院系:
為進一步培養必一体育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參與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積極性,營造濃厚的科技創新氛圍👩🎓,同時為必一体育參加2025年湖北和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選拔優秀參賽作品,院團委決定舉辦必一体育2025年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現將相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參賽對象
2025年6月1日以前正式註冊的全日製本科生🪻、專科生🙎🏼。
二🙅🏻、參賽要求
1🐎、申報作品需填寫《必一体育2025年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作品申報書》(見附件2),及《必一体育2025年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參賽作品承諾書》(見附件3)🧖🏻♀️。
2🗺、各院系遴選推薦至少8件課外學術科技作品並填寫競賽作品匯總表(見附件4)參賽(成員可跨院系,以第一作者計作品歸屬)🚌。
三🥳👲🏽、作品要求
1、申報作品分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科技發明製作三大類🤴🏼。自然科學類論文作者僅限本專科生。哲學社會科學類作品支持圍繞發展成就、文明文化👐🏽、美麗中國、民生福祉、中國之治等5個組別形成社會調查報告。科技發明製作類分A🥮、B兩類🤽🏽♂️:A類指科技含量較高、製作投入較大的作品🧑💻;B類指投入較少,且為生產技術或社會生活帶來便利的小發明🍏、小製作等。
2、參賽作品應突出科學性、先進性和現實意義,從實際出發🦯,側重解決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具體問題。
3🤛、申報參賽的作品必須是2025年6月1日前兩年內完成的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成果🦯。獲批國家級👨🦲、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立項項目的作品,原則上必須申報🧙🏿🩻。畢業設計和課程設計(論文)、學年論文和學位論文、國際競賽上獲獎的作品、獲國家級獎勵成果等不在申報範圍之列🦕。
4👨🏼🦳👃🏻、哲學社會科學類參賽作品,論文類每篇在8000字以內,調查報告類每篇在15000字以內✡︎。
5、申報作品可分為個人作品和集體作品。申報個人作品的😣,申報者必須承擔申報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鑒定證書🫧、專利證書及發表的有關作品上的署名均應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須是學生且不得超過2人。凡作者超過3人的項目或者不超過3人,但無法區分第一作者的項目🧏🏽♂️,均須申報集體作品。集體作品的作者必須均為學生,且不超過8人。凡有合作者的個人作品或集體作品,均按學歷最高的作者劃分至本專科生類進行評審。
四🕵🏽、賽程安排
(一)宣傳動員階段(2024年7月-2024年10月)
院團委組織召開校賽宣講啟動會🤵♀️、經驗交流分享會等,積極營造競賽氛圍,提高校級競賽的參與度🧑🏼🎓。
各系面向本系全體學生進行宣傳動員。
(二)遴選培育階段(2024年10月-2024年12月)
各系面向本系全體學生(本科生🦹、專科生)⛹🏽♀️,遴選符合“挑戰杯”申報條件、順應時代熱點、結合學術特色、貼近評審要求的有挖掘潛質的優質項目🥈,遴選方式由各系自行安排🕸。遴選後對優質項目進行全方位培育👨🏼🏫,著力打造優質成熟項目。各系可結合自身學術特色,為項目配備專業指導教師。
院團委邀請專家對院系重點培育項目進行專項培育,通過講座→、研討會等形式對項目修改完善提出建議。
(三)申報評審階段(2024年12月-2025年3月)
各系擇優向院團委報送參賽作品,作品申報時間預計截止為2024年12月。
院團委邀請專家對系級競賽參賽作品進行評審。經評審委員會初評🥵,選出校賽復賽作品,邀請校內外評審專家最後進行終審,在終審中評出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按照學院有關文件要求給予一定獎勵,並以系為單位🍦,根據申報和獲獎作品數量累計總分📋,設置“挑戰杯”📰、“優勝杯”(特等獎作品每件計150分,一等獎作品每件計100分☝🏻,二等獎作品每件計70分👨🏼🚀,三等獎作品每件計30分,申報且通過資格審查作品每件計10分),各分值列入分團委量化考核🧛。
(四)省賽申報階段(2025年4月-2025年5月)
獲校級特等獎🍐、一🫐、二等獎的部分參賽作品將選送參加湖北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
(五)國賽申報階段(2025年5月-2025年7月)
獲“挑戰杯”省賽特等獎🛑、一👋🏼、二等獎的部分參賽作品將選送參加第十九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挑戰杯”競賽是為適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深化教育改革要求而開展的一項重要活動,也是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載體🐠。各學院要高度重視,將其列為重點工作抓實抓好🕌。
(二)廣泛動員⚾️,精心組織。要突出競賽的學術性、科技性和普遍性,各院系要配合院團委做好競賽的前期宣傳動員工作,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競賽中來🧑🏻💻。要堅持選拔與培養並重的原則👨🌾,對於未進入終審決賽的作品要進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指導,幫助參賽學生提高科研能力。
(三)堅持宗旨,完善機製。要堅持競賽的育人宗旨➞,將人才培養作為“挑戰杯”競賽的首要目標,不斷完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創新型人才激勵機製。為參賽項目的轉化提供服務,推動學生科技成果與市場等方面實現更加緊密、有效的結合。註重宣傳競賽中湧現的典型事跡和典型人物,引導和激勵更多學生積極投身學術科技創新實踐。
未盡事宜,另行通知。
聯系人☂️:余意
電 話👩🏻🦲🤶🏽:18696188201
郵 箱👨🍼:wtkytw2021@163.com
附件🧖🏼:
附件1🥷:競賽作品申報說明
附加2:競賽作品申報書
附件3📊:參賽作品承諾書
附件4♿️:競賽作品匯總表
附件5:作品封面
附件6:推薦者情況及對作品的說明
附件7:哲學社會科學類參賽指引
附件8:選題參考
共青團必一体育委員會
2024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