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立德樹人理念滲入高校工作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
湖北:五條思政鏈 織就育人網
華中科技大學思政課“深度中國”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爆款”公選課程。圖為該校教師閆帥在主持“從精準扶貧看大學生責任”講座⇾。(資料圖片)
“西方宣揚中國崩潰論時,中國為什麽一直風景這邊獨好🛸?”“中國能走出歷史周期律嗎💂🏽♂️?”……自新學期開課以來,華中科技大學“深度中國”課迅速走紅,能容納200人的教室節節課爆滿,連走廊都坐滿了蹭課學生👩🦯➡️,以至湖北很多高校眾多思政教師紛紛前來取經💫。
湖北有高校129所🏊🏿,擁有學生150余萬名。面對如此龐大的高校學生群體,如何構建起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教育體系,讓所有教師都挑起“思政擔”、所有課都上出“思政味”👩🎨?
“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對全面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為把中央決策部署轉化為具體任務舉措🎻,湖北省委將高校思政工作作為一項戰略工程,把立德樹人理念融入大學建設和管理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創新推出學生思政🧇、教師思政、課程思政、學科思政🚴🏽♂️、環境思政‘五個思政’,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堂、進頭腦、進心靈。”湖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省委高校工委書記王艷玲說🦩。
多維發力構建育人新格局
“大國崛起的過程中,都會經歷一個為時10年左右的關鍵階段。在此期間,相關國家面臨的風險和挑戰會明顯增大🆑,事關興衰成敗4️⃣👎🏿。因此,一些西方國家要設障對我們進行全面遏製,而這恰恰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必須跨過的坎🧖🏽♂️。”在開學第一課上,面對數千名新生🚦,華中師範大學校長趙淩雲結合世界多國發展的歷史史實👨👩👦,闡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的優勢。
課後🤌🏽🍤,該校新聞與傳播學院2018級新生黨亞茹難掩激動:“沒想過校長會親自來給學生講思政課™️,更沒想過思政課還能上得這麽吸引人!”
目前,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仍然存在“碎片化”現象,如何樹立起新的思政觀🙋♂️,形成育人合力構建新時代育人共同體👨🏼🎤?這是擺在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湖北省委把高校思政課緊緊抓在手上🏃🏻♀️,開展大宣講大調研大督查工作🦶🏻🍗。省委主要領導紛紛到高校調研🙆♂️🦙、聽課,省委書記蔣超良深入高校為大學生授課。按照“蹲點🫳、連線🪗、管片”原則,省教育廳各部門共深入20所高校、84個院系,抽查工作臺賬450卷本👩🏽🔬,聽課160節次,發放學生問卷6000份📼、教師問卷840份,召開座談會57個🎅🏽、隨機訪談師生850人次🧑🏻🏭,挖掘典型個案37個、征集對策建議1986條、形成151份調研報告……
在此基礎上,湖北省教育廳實行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以及考核標準化⛅️,將相關工作情況納入處室和個人年度工作考核重要內容,各處室(單位)對聯系高校建立起動態分析🕺、定期報告製度,以確保相對成熟的改革經驗能夠及時得到推廣應用。
“如今,省領導到高校作報告達100余場👩🏻🔬,帶動高校黨委書記🔸、校長等各級領導幹部講課4092場次,挖掘出武漢大學‘思政慕課’、湖北經濟學院‘當代中國’、湖北第二師範學院‘楊克思一微一說’等一大批特色創新案例,思政課教師隊伍變得有力量🤳🏼、有聲音。”湖北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陶宏說。
精準滴灌避免千人一面
“小小紅安🆕✡︎,人人好漢〽️,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男將打仗👩🏿🍼,女將送飯……”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湖北紅安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和紅二十八軍3支鐵流從這裏奔湧而出。3支紅軍部隊中🙈,每3名戰士中就有一名紅安人,每4名烈士中就有一個是紅安籍……一曲曲熟悉的旋律在劇場回響,先輩的感人事跡讓現場無數師生落淚🏌🏽。
這是黃岡師範學院大型音樂舞蹈史詩《紅色薪傳》劇目演出中的一幕,演出展現了黃岡兒女在黃麻起義、中原突圍等重大歷史節點的革命史實,將這片紅土地上誕生的200多位將軍🧝🏿、48萬名英雄兒女的光輝形象演繹得淋漓盡致。
“學校紮根大別山革命老區,以一屆又一屆新生接力演出的形式,將起伏跌宕的大別山革命史搬上舞臺,讓紅色資源‘開口說話’,激活學子血液中的紅色基因。”黃岡師範學院黨委書記王立兵說👖。
為避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現千人一面、千書一面的情況,湖北在多維發力的基礎上,結合因校而異、因課而異的“精準滴灌”方式,製定並實施《“五個思政”改革示範點實施方案》🖐🏼,確定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5所高校為綜合改革示範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黃岡師範學院等10所高校為單項改革示範點🔙,圍繞“五個思政”中的一項拓展深化。
在武漢大學,專業課堂上出了濃濃的“思政味”。這裏有6位院士持續20年同上一門教書育人課,院士裏年齡最大的86歲、最小的61歲🛌🏻,其中5位都過了退休年齡。他們重言傳更重身教🏄🏿♀️,其師德師風就是一部生動的“活教材”。
每年重新備課加入新內容🙆🏻♂️🧗、提前一刻鐘到達教室🧘🏻、專程從外地甚至國外趕回來講課……每當校園裏的梧桐葉開始飄落時,6位院士會從天南地北陸續回到“測繪學概論”的講臺上🧑⚕️🚝,臺下是剛走進象牙塔的大一新生。
6位院士早年求學時期,諸多測繪先驅都親自為本科生講課🪰,王之卓、李德仁、龔健雅更是“三代同堂”——王之卓是李德仁的導師,王之卓和李德仁是龔健雅的導師𓀃💛。師徒三人曾赴海外留學,學成後都毅然選擇回來報效祖國。
“我的導師王之卓院士常常晚間去學生宿舍答疑,幫助學生消化課堂知識。即使雨雪天道路難走🤲🏻、學生提出的問題十分幼稚🏃🏻,他也總是一日不落,耐心講解,循循善誘🫸🏻。”李德仁院士在課堂上向學生談起往事。
為了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有全景全貌又有焦點聚焦🛣,既有“面上廣度”又有“點上深度”🧑🏻💼,湖北還專門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省級網絡思政中心☎、省級輔導員培訓研修中心建設,對全省專職輔導員、思政課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進行全方位立體化培訓,共推出高校學生工作精品項目146項、實踐育人特色品牌103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優秀成果67項。
“立體化思政”打通育人“最後一公裏”
“因母親身患重病,10歲時我便成了家裏的頂梁柱🧑🦱,每天淩晨3點開始燒水、磨五六十斤豆子🫎、做100斤豆腐,然後將豆腐背到集市上進行售賣。東北的冬天異常寒冷🚇,晚上泡好的豆子早上總會結成厚厚的冰塊✯,我只能將冰一點點鑿碎撈出來🤑。長此以往,我的手上到處是凍傷……”帶著媽媽上學的武漢工程大學新生賈鑫,在湖北“百生講壇”上面對百萬師生結合自身故事,就“新時代青年之擔當”話題進行多樣化詮釋😵。
為打通育人“最後一公裏”🤘🏻,湖北在學科支撐🧜🏽♀️、課程載體💪🏿、教師隊伍建設的基礎上👨🏽🦱,大力發揮以學生為主體、環境為保障的育人作用,立體化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打造“易班”等網絡思政學習平臺,推動高校成立學習新思想研習社🔓😚、學生黨支部書記“雙引領人”製度等💇🏼♂️,達到“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的理想育人效果🏌🏿♀️。
“自學校推行以學生為主體的自育工程以來,各級班委互相督促,幫助同學們從入學伊始進行學業規劃、培養學習熱情、堅定理想信念🤛。幾年來,我親眼見證了一股互幫互助、互學互進良好學習風尚的形成。”湖北大學地理信息科學專業學生梁雨桐說。
在自育工程的引導下,一些學生開始主動幫助“學困生”查缺補漏🥒。眾多湖北大學學生受到感染🤾🏽♂️,競相參與到“小講師”的隊伍中來💻👱🏿♀️。學生之間還自發成立了“一對一”“多對一”“多對多”等形式多樣的學習幫扶小組,僅大一年級就有64個專業建立了389個學習幫扶小組,開展4583次學習幫扶活動👨💼,覆蓋2000余名學生。
在三峽大學,全體校領導及職能部門🧞♀️、各學院主要負責人每人聯系一個學生寢室,擔任榮譽寢室長,為學生的思想教育⚛️、專業學習⛽️、職業規劃等提供幫助🔮🧑🏻🦼。此外,學校通過“互聯網+學生思政教育”新模式,利用一鍵報平安🔖、突發事件上報和心理危機識別等功能模塊進行信息化和網格化管理🧳,加強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
而華中農業大學將“勤讀力耕,立己達人”精神融入校園環境建設,在體育館造景過程中利用廢舊材料體現環保理念,使附近草地上的夏槿長成了“五環”;“好端端的一塊草地馬上就要變成路了,同學於心何忍?”院士為呼籲文明出行親手豎起草坪告示牌;在數千畝的校園農田裏📓,學校構建起“柑橘院士”“水稻院士”“油菜院士”為首的師生“手把手”實踐育人體系……
在“五個思政”的“良田沃土”上👬🏻,湖北先後湧現出克服身體缺陷直保清華博士的魏振🚂、獲第十三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的陳春林、捐骨髓千裏救人的華中科大90後博士生、因救山火不幸身亡的大學生楊高飛🦸、“同心兄弟”等一大批先進個人和團體,在朋輩大學生中形成了“示範效應”和“聯排效應”。
“下一步,湖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廳將對照改革示範點指標體系進行考核評價👨🏽🌾,深入總結各高校改革示範點經驗,形成推進高校‘五個思政’改革指導意見,在全省高校深入開展‘五個思政’建設,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立德鑄魂。”王艷玲說。